空调也要被卡脖子,与半导体一样是新的遮羞布扯下?还是国货当自强呢?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消息,松下将在后期中,将位于我国广州地区的压缩机生产线全面撤出。市场数据表示,90%的国产空调厂商使用的压缩机为日产压缩机。
作为产业巨头的松下,其在迁移之后后续的其他日方厂家或也将行为延续。受制于中日关系的影响,相关产品的进口也将难以保障。
那么压缩机是我国无法生产还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根据现有的市场数据,我国对压缩机的研发其实是有限的,仅有少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制上有所突破。
而上海日立以及国产凌达在日本压缩机完全的离开我国后,将成为产业供应中难以绕过的企业。
但从业人士表述,即使技术有所提升,但对实际的市场影响依旧存在,现有的产品序列并没有规避日本企业合作断开的风险。
不同品牌的热门机型,使用的压缩机依旧是以日本为主的,国产压缩机在现阶段中的竞争能力有限,也就是需要先将现有的产品做出处理后,在考虑使用我国的本土压缩机。
媒体报道指出,我国主流的空调品牌,已经开始为了自身的空调产品配置压缩机厂,少部分的建厂工作也在加速完成。
但是消息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哪个厂商会率先完成。
而现有的过长序列中排名前三的压缩机分别是美的美芝格力凌达以及上海日立和TCL瑞智。
很显然的是日本压缩机厂商的离开,对我国的产业参与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对市场的让步将改变我国的空调市场发展,更多的国产在给到技术和产业价值后,消费者对产品的偏好也将延续。
但这依旧具有一种风险性,竞争不能上升到对抗。企业之间的关系除了竞争之外,需要形成某种意义的联盟。但是这样的联盟更多的是对价格进行裁判行为,而不是实际的合作。
避免市场在后期竞争中,完全脱离比较优势后出现不道德竞争模式,例如价格战等对抗形式。
消费者自然是对低价格有浓厚兴趣,但是低价如果带来的是使用隐患,或许也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市场对高端产品的追逐是可以完全确定的。电器卖场工作人员的表述为,在卖场中装载松下压缩机或是其他日本厂家压缩机的空调,相对比较容易售出。
且价格较于其他的空调也处在高价。而松下撤出后,也表明,我国的产业参与者和企业将要填补的区域实际上是高端以及中高端市场,基础市场不会产生更多的改变。
如果后期竞争环节依旧决定完全的价格战,那么无论是格力还是美的,都没有办法在市场中获得更多的胜利。
仅是存在了一种幸存者偏差,也就是在日方企业撤走后成全了某个品牌的市场成绩,企业本身的研发投入虽然是垫脚石,也是他们参与竞争的基础。
但舆论场对此的评述并不完全如此,不排除一种类似遮羞布的说法。
那么遮羞布是否也同在空调产业呢?严格的讲确实存在,但是与半导体产业不同的是,空调产业的遮羞布是对后期结果的不明确说法。
而不是半导体当下的问题遮盖。遮羞布更多的是遮住了长期发展,但竞争无果的现象。
上海日立等品牌在发展的时间中,并没有局限在某一时段内,而是在10几年前已经开始了目标追逐。
但实际的卖场反应,则是这些品牌依旧处在中端或是基础产品竞争中,且在能耗方面的控制能力也有限,对消费者的吸引能力持续下降。
日本企业在撤出后,的确是给到了日立等厂家竞争机会,但是竞争结果一时难以浮出水面。
企业如果没有更多的品牌合作方,或是形成自身品牌序列,对竞争其实没有更多的价值,实际的竞争参与者依旧是格力等头部品牌,而下层竞争环境也未必比上层竞争更轻松。
只能说未来的结果是一种未知,确实对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有积极价值,但是花落谁家并不明确。
类似这样的遮羞布在我国产业中还有很多,但是遮羞布是否被扯下,且扯下的结果如何,需要的是我国产业对自身要求的提升。
除了市场的占领,更重要的是增加产品的比价优势,即使当下在某个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也只是说明其拥有了上层竞争的门票,并不代表其的博弈胜利。
而国产是否可以代替日本产品,也是要看实际的竞争结果如何,即使国产水平有所提升配资爆仓还用还吗,但是评价权利始终落在消费者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