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顾投 特稿 | 章俊:“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金融赋能

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咨询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栏目分类
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咨询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炒股配资开户
炒股配资咨询
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你的位置: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咨询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 炒股配资开户 > 海纳顾投 特稿 | 章俊:“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金融赋能
海纳顾投 特稿 | 章俊:“一带一路”倡议下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金融赋能
发布日期:2024-08-21 08:28    点击次数:72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趋势加速,基于北美、欧洲、亚洲的三大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网络更加紧密。其中亚洲拥有增速最快、最富活力的区域经济,正在加速构建深度嵌入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亚洲区域生产网络一体化程度已超越北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进一步为亚洲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合作机遇。在此过程中,中国如何更好发挥优势引领亚洲产业链的发展海纳顾投,如何应对挑战,金融又如何在其中发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带一路”倡议对亚洲产业链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已获得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的广泛支持,其中包括40个亚洲国家。该倡议在促进亚洲产业链的互联互通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在中国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口规模显著增长,还表现在这些国家在亚洲产业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保持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初级产品和制成品的供给上。2013年到2022年间,中国凭借其丰富的资源储备和成熟的加工技术,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出口分别增长了59%和48%,其中对南亚和东南亚“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相关出口增速尤其迅猛。至2022年,中国对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出口的初级产品和制成品规模,分别占对亚洲整体出口的60%和59%,较2013年增长了10~15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劳动密集型和高技能及技术密集型领域的推动。

除了贸易往来,亚洲“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尤其是东盟国家,已经快速成长为中国主要的对外投资目的地。2022年,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均位列中国OFDI流量前20目的地,对前四者的OFDI流量与2013年相比分别实现了1.6倍至3倍的增长。

从十余年的历程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强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经济联系,也促进了亚洲产业链的优化和升级,提升了参与国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地位。同时,中国在亚洲产业链的主导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中国引领亚洲产业链发展的优势

一、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西方国家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走到今天,已使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盛行,导致和平、发展、安全和治理的赤字问题日益严重。后发国家往往面临资源匮乏、基础设施落后、生产制造能力不足等挑战。已有的国际机制往往难以满足这些国家的实际需求,使它们处于不利地位,难以获得发展机遇。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前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一带一路”倡议的不同之处在于充分尊重相关国家的利益诉求,对接各方的发展战略,发挥各自的潜力和优势,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发展机遇和成果的共享。这些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认同,有利于亚洲参与国之间建立起互惠共赢、各自发挥所长的区域产业链。

二、全球领先的制造和建造能力

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已连续13年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进程的稳步加快也不断推动中国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中国在能源、机场、铁路、公路、港口、通信等领域有着世界一流的基建能力。近年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额快速增长,2023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8.8%。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合作建设的中老铁路、蒙内铁路、雅万高铁、佩列沙茨大桥等项目,极大地缩短了运输时间和成本,在促进“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经济发展和推动区域产业链衔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超大规模的生产要素储备

中国拥有庞大且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在人才、资金、创新和数据等关键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潜力,这将为中国在快速变革的产业链格局中保持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中国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2

亿人,研发人员总量超过600万人,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此外,中国在STEM领域的人才储备尤为雄厚,预计到2025年STEM博士毕业生的数量将是美国的两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国民储蓄规模和外汇储备,这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高投资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保障了产业链和供应链在国际动荡中的稳定性。中国的创新潜力正在不断释放,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研发投入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创新主体活跃,已培育出12.4万家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其中“小巨人”企业达到1.2万家。此外,中国的科技集群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在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占据三席。

更值得关注的是,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同样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的测算,数据要素在2021年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7%,并在持续上升。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1749亿元,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8.99%。

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低端替代: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在劳动密集型制造领域形成分流

一些亚洲新兴经济体以更低廉的劳动成本在劳动密集型制造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吸引力。例如,越南的平均劳动成本仅为每小时约3美元,不足中国的一半。成本优势促使许多国内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根据越南中国商会发布的“在越中资企业会员名录”,已有284家企业在越南设立了分支机构,其中制造业企业主要从事服装、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

从贸易数据来看,中国与越南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领域,在亚洲的非“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市场,如日本、印度等,呈现出明显的替代关系。可见,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凭借其成本优势,正在成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新热点。

这一趋势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中国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当地的成本优势,拓展国际市场,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布局。

中国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与合作,正在对亚洲乃至全球的产业链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中国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趋势,加快创新和转型,以适应全球经济的新变化。

二、高端竞争:新加坡等国在高端制造领域与中国形成潜在竞争

东盟国家正在积极构建先进的制造生态系统。在半导体行业,东盟国家为英特尔、英飞凌科技等跨国公司提供了从后端到前端的制造设施,同时也为博通、高通、艾克尔科技等无晶圆厂运营的公司提供了研发和设计中心,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例如,新加坡作为东盟国家中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正在推动“新加坡+1”制造业发展计划,旨在打造多元化的制造和创新生态系统,带动东盟其他国家的产业升级。从贸易数据来看,新加坡在高技术密集型制造领域已经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替代效应,尽管规模尚小。中国企业需要密切关注东盟国家在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发展动态,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亚洲制造业的繁荣发展。

三、黏性弱化:部分亲美东盟国家或将削弱与中国产业链关联

近年来,美国对东盟国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部分东盟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和新加坡,由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等因素,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较为密切。这些国家对中国在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以及低、中技术密集型制造领域的依赖度较高,达到了50%至75%。然而,未来美国可能会通过“印太经济繁荣框架”等机制,提供更多的实质性利益吸引东盟国家。这可能会导致上述国家减少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转而寻求与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合作。

面对这一挑战,中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深化东盟国家在经济、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同时也需要加快自身产业升级,提升在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竞争力,减少对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依赖。

金融对亚洲产业链的赋能作用

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产业链往来势必更加紧密,而金融体系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与安全中的重要性将进一步提升。为此有必要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亚洲产业链的高效运转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一、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

自2018年起,中国已经实施了超过50项金融领域的开放措施,2023年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性,为更高质量参与国际经贸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中国需要进一步强化国内金融规则与国际规则的衔接和融合。这包括与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的金融规则对标,以及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在金融标准和法律法规上的适配和协调,确保金融合作的顺畅和高效。

同时,为了促进资本的有效流动,中国需要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就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限制进行协商。考虑到这些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且存在相对严格的资本项目管制,中国可以与这些国家在外汇管制、跨境投资机构准入,外资投资形式、范围和持股比例等方面进行合理放宽,以促进资本的自由流动。

此外,中国可以将“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契机。通过面向亚洲相关国家,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制度安排,推广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货币互换协议的使用,培育人民币离岸市场,从而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频率,增强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计价、结算、投资和储备功能。

二、引导金融资源向高附加值环节倾斜

面对当前中国在亚洲产业链中所面临的挑战,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变得尤为重要。需要将有限的金融资源投入到更高附加值的领域,以此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金融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包括丰富科技金融政策性工具,开发与科技创新紧密相关的金融产品,以及加强对高端制造业核心技术的金融支持。通过提供系统性的金融服务,打通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再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的整个创新链条,从而加速科技创新的步伐。

构建一个助力产业升级的金融服务体系同样至关重要。这需要通过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创新金融产品来支持产业的转型升级。具体措施包括支持企业进行设备更新和数字化改造,引导资金流向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业,以及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支持产业的绿色化转型,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强化金融风险管理能力

跨国产业链与金融体系的紧密联系意味着任何金融风险都可能迅速传播,影响整个贸易链。例如,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汇率的不稳定以及债务危机等,都能通过产业链条对各国产生连锁反应,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和投资。

因此,中国为了确保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能够平稳进行,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例如建立能够前瞻性地监测和预警金融风险的机制,以及开展模拟测试以评估金融风险的潜在影响。进一步地,中国需要构建高效且务实的应急响应和风险处置机制,以便在风险出现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在企业层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这涉及增强企业对金融风险的认知,并利用各种金融工具来提高企业在面对外部贸易波动时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企业需要能够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轻这些风险的影响。

加强金融机构与海关、工商、产业、航运、物流等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连接也非常关键。通过高效的信息流通,可以及时识别和应对金融风险,从而降低其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传播速度和影响范围,减少企业的潜在损失。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旨在更好地管理和缓解金融风险,保障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稳定,进而支持整个区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结语

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亚洲产业链发展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挑战。金融作为关键支撑,将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发展与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需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引导金融资源向高附加值环节倾斜,并强化金融风险管理能力,以促进亚洲产业链的稳定与繁荣发展。

展望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亚洲产业链将迎来更加紧密的合作与更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将继续发挥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共同繁荣。金融领域将进一步开放和创新,为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持。通过这些努力,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系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

举报 文章作者

章俊

相关阅读 特稿 | 洪灏:中美继续是全球经济增长引擎

中国市场在此刻所孕育的机会,才是今年全球市场最大的惊喜。

2小时前 特稿 | 屠光绍:可持续金融与金融可持续

在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可持续金融自身如何实现可持续也成为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

2小时前 特稿|杨涛:如何理解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无论是对标国际规则还是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安全性已经成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安身立命之本”。

2小时前 特稿|刘劲津:新“国九条”重燃中国股市估值重塑的希望

即便宏观增长环境依旧严峻,只要必要的改革措施落实到位,市场便有望兑现巨大的上行空间。

2小时前 特稿|马骏:大力推动绿色金融升级与扩容

在《指导意见》所描绘的未来绿色金融发展蓝图中海纳顾投,有大规模发展转型金融、碳金融、气候保险、跨境绿色投融资等新业务的空间。

2小时前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

上一篇:金瑞鼎盛 境内首批投资沙特市场的ETF获批,助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下一篇:乾牛宝 6月18日美市支撑阻力:金银原油+美元指数等六大货币对

Powered by 炒股配资开户_炒股配资咨询_最专业股票配资平台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